Wednesday, May 12, 2010

《糧食戰爭 - Stuffed And Starved》:市場,權力以及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之戰


糧食戰爭Stuffed and Starved: Markets, Power and the Hidden Battle for the World Food System by Raj Patel

  撐死還是餓死,肥胖還是飢餓,「糧食戰爭」這本書因為想要寫的東西太多,想要宣揚理念又太急切,所以寫得拉理拉雜,有點混亂又過份跳躍,但部分單章和片段的內容,又實在發人深省,值得一讀。

從作者的結論來看這本書,或許更清楚他的理念和意圖:

世界各地的農民和農場工人,因為政府高官的縱容和市場的反覆無常,就快要活不下去,消費者肚子裡塞滿了加工食品而不可自拔。農企業的食品和行銷導致跟飲食相關的疾病病例數字創下新高,不僅危害成人的健康,也如同在兒童身上植入定時炸彈,含有低廉卡路里的產品打擊了本土經濟,但超市仍然在大量供應。我們跟食物的生產體系和飲食樂趣的距離越來越遠。大多時候,消費者渾然不知食物入口前所經歷的辛酸血淚,而我們的住家環境和工作型態讓人不敢妄想現況可能改善。



現行的糧食系統根本是一座荒原。它不只危害人類,也對其他動物造成結構性的傷害。它永無止盡地消耗水和能源。它造成全球暖化,並成為疾病肆虐的溫床。它還麻痺了我們的感受力和同情心。

透過對糧食生產和食品業的現況介紹分析,作者清楚剖析「剝削」無所不在,糧食生產的市場和權力高度集中,農民不是唯一被剝削的目標,土地、生態,特別是我們對健康食物的「選擇權」,都被行銷、價格、通路「制約」和「剝削」了。

不是我在選擇食物,而是食物選擇了我,單一作物大量生產,化學添加充斥市場,為糧食生產當權者量身訂作的有機認證標準,超級市場透過物流控制了糧食生產者的命運,而我們的工作,居住的區域,公司和住家往返的距離都影響了我們對食物的選擇,否則便利商店的速食產品不會佔據絕大多數外食人口的腸胃,畢竟它價廉、方便、快速又有多樣的變化,可是這樣的食物,不只因為剝削生產者而獲得利潤,對身體來說更是垃圾的食品,我們卻只能麻木的接受,因為沒有其他的選擇,起碼在有限的收入和長時間辛苦的工作後,已經精疲力竭,無力尋找對自己好的健康食物。

現況雖然是這麼的無望,作者還是提出了一些零星成功的抗爭經驗,並鼓勵消費者爭取「食物主權」:人民、國家或聯邦決定他們的農業和糧食政策的權力。

不要輕言放棄我們決定自己要買甚麼?吃甚麼?食物由誰和如何生產的權力。

by tammy (shangtaiyu)



•••••••••••••••••••••••••••••••••••••••••••••••••••••••

內容簡介:完整揭示世界糧食危機成因的第一本書本書一出版就獲得國外各界媒體與評論家的重視與推薦,包括No Logo作者Naomi Klein以及時代雜誌、出版人週刊、衛報、獨立報、紐約時報等等。還有CNN、B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紐約客雜誌等均做了專題報導。除了台灣的繁體中文版,還有英國版、加拿大版、美國版、澳洲+紐西蘭版、荷蘭版、印度英文版、義大利版、韓國版、西班牙版、拉丁美洲版、簡體中文版共12種語文版。

糧食不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人人都將陷入糧食恐慌嗎?現今是人類生產糧食有史以來最多的時候,但地球上仍有超過10%(即8億)的人處於飢餓狀態,與此同時,也有10億人體重超重,這一對比是如此鮮明:全球性的飢餓和肥胖是一體的兩面。肥胖病流行和全球性飢餓讓上帝的天平無法平衡!糧食不僅僅是食物,而且是戰略武器!全球的糧食高價時代已經到來!糧食危機真的來臨了嗎?在現今的全球化時代,誰在主宰世界糧食貿易體系?誰從農產品貿易中牟利?誰主導了食物供應?世界食物體系是如何破壞人們的健康?在《糧食戰爭》中,作者將世界糧食體系比喻成一個沙漏狀,上下兩端分別是廣大的生產者(農民)和消費者,但溝通兩端的卻是中間細細的部份:食品企業,以市場力量宰制了無能為力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作者研究了世界糧食體系的歷史與形成方式,分析了農民的抵抗及國際上的紛爭,是第一本完整揭示世界農業、糧食市場與國際趨勢的書。本書以農田裡的選擇為起點,穿越世界食物體系的縱深,最終討論我們盤中食物的選擇。在本書中,作者觀察由農村社區、企業、政府、消費者、行動份子和社會運動所形成的食物體系。這個由不同群體的選擇加總所形成的體系,造成了許多飽食終日的人和許多食不果腹的人。食物體系的兩端是肥胖和窮困兩個極端的人,而食物體系的建築師則成了少數超級富有的一群。有時候,選擇造就了新的方法,讓人們更自由,更緊密地與別人聯繫起來,與周圍的世界緊密聯繫起來。而有時候,選擇只是更加淒涼。

在第二章,作者會調查農民自殺問題和破壞全球農村社區的力量。城市人很難看到農村潛在的暴力事件,但是,不管是肉體暴力還是經濟暴力,都對農村社區產生巨大的影響。在城市,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的荒廢透過移民對城市形成的破壞。

第三章對這些移民問題進行討論,並把移民問題放在現代農村變遷最強大的工具之一--貿易協定--中加以討論。貿易協定的歷史與食物援助、開發與不滿有著密切的關係,第四章討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食物體系的演化過程。食物體系的設計是為了食物的重分配,以保證系統本身的穩定,卻沒有考慮過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需要。第五章將對食物體系的幾大贏家和農業綜合企業進行近距離的觀察。第六章說明這些企業如何利用種族、科學和發展的觀點,進入了政府權力中心,繼而進一步控制了生命的最重要的源頭:種子。在此過程中,企業改寫了國家的歷史,讓人們相信沒有其他選擇。第七章舉出具體的例子,以瞭解到這些力量如何在黃豆(地球上最重要的作物)種植過程中體現。不過,愈來愈多的人是在購物中心與食物體系相逢,而不是在農田或工廠裡。

第八章討論了超市這種最新、最強大的農業綜合企業。第九章反省一個問題:我們的口味是如何形成的?當前食物體系是如何限制人類,而不只是消費者?最後一章提出建議:要收回我們的主權,我們不應只做個消費者,我們還可以建立起新的食物體系,改寫權力關係對糧食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雙重剝削。當然,沒人能擔保追求不同生活方式的努力最終可以獲得成功,但除非踏出嘗試的腳步,否則我們注定失敗。作者簡介:拉吉.帕特爾(Raj Patel)出生於倫敦,牛津大學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學士,倫敦經濟學院碩士,並於康乃爾大學獲得發展社會學博士學位。曾經為世界銀行工作,在WTO實習,為聯合國提供諮詢。現在反而參與國際社會運動,包括1999年在WTO西雅圖會議的抗爭行動,並投身於論述與批評,以土地改革政策來檢視前述三大國際組織。

2002-2004年他擔任「食物優先學會」的政策分析員,了解到土地抗爭的意義;在此之前,曾自願參與於辛巴威成立的「東南非洲貿易、資訊和談判中心」,同時完成其博士研究。目前受聘為糧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發展學研究院研究員,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非洲研究中心的訪問學者。
內容試讀

「在巴西,一百多萬無地可耕的農民組織起來,占據了大片廢棄農場。結果是,他們的生活比依靠政府規劃生活的農民更健康、更長壽、更文明。這一運動就是著名的『巴西無地農民運動』(MST),他們隸屬於『農民之路』(La Via Campesina),這據稱是世界最大的獨立社會運動組織,成員有一億五千萬。」

——Raj Patel
:《糧食戰爭》,p.41

「由墨西哥、美國、加拿大共同簽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所有自由貿易協議的始祖。雖然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並非世界上帝一個經濟協議(歐盟在更早之前就已經識字遊貿易地區),但它是第一個把兩個富裕國與一個明顯比較貧窮的國家緊密結合的協定。不只如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包括了農業方面的協議,墨西哥最窮苦的階層因此被迫與世界上生產力最高、受政府高度補助的農業區塊相互競爭。這項貿易協定的主旨在於:藉由與富有國家互相交流所產生的火花,自由貿易、企業與美好的生活將跨越國界,從活力充沛的國家流向較弱的一方。」

——Raj Patel
:《糧食戰爭》,p.78


「國際貿易改變了整個世界;高度資本主義在大量剝削的基礎上,從世界各地蒐羅了各樣的商品。為了提供便宜的食物給歐洲城市,奴隸是整個體系中部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美國、加勒比海與巴西的農場經濟體系中,非洲奴隸就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全球食品體系的運作包含了兩個過程,那就是建立殖民地與強迫開拓市場。掠奪型殖民地長久以來提供熱帶食物(糖、茶葉、咖啡、水果、油),加上來自拓殖型殖民地的溫帶食物(穀類、肉類),這些豐沛的食物資源匯集成全球糧食市場中的一股洪流,不只流回英國,更流向全世界。」

——Raj Patel
:《糧食戰爭》,p.116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日,美國總統艾森豪簽署了一向公共法案『一九五四年農業貿易發展與援助法』,這就是著名的『四八○號法案』(PL-480)。雖然名稱看起來是發揚國際同胞愛,但它其實是美國政府一項狡詐且有利的外交政策。任何與勞工組織對抗的親美政府,更確切地說,只要任何看似有理的反左派政府,都可以獲得美國的策略性糧食援助。於是那些緊鄰著共產社會的國家都被美國視為頭號拉攏對象。」

——Raj Patel
:《糧食戰爭》,p.127


「二次大戰之後,世界各國為了促進貿易發展,商議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這項關貿協定或多或少地幫助了各會員國之間達成互惠的關稅減讓。一九九五年十二月,WTO正式成立。除了延續關貿總協定的主要協議之外,WTO也把範圍擴大到各項專業領域,包括智慧財產權、服務、紡織、農業等,另外,最重要的是,WTO還有解決貿易糾紛的機制,在美國的眼中,這項機制正是關貿總協定所缺少的關鍵項目。」

「經過無數次談判以及複雜的統計計算,歐盟與美國終於達成『布萊爾舍協議』(Blair House Agreement);根據此項協議,歐盟與美國仍可繼續補助本國農民,但是南方國家的農民就無法享受到相同的權利。在美國與歐盟,政府與大型的私人企業通力合作,共同發展本國農業。而在其他國家中,這些跨國企業也同樣不會受到其他政府的干預。」

「這就是新的全球食物秩序之架構。在農業方面,後一九七○年代的世界版圖已經重組。從此,美國不再以糧食援助的方式來表示慷慨,而是發展出更精巧的新貿易協定,一方面繼續培育本國農業,另一方面則以債權人之姿來控制其他國家。在這個『後石油危機』的世界發展局勢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新的國際金融機構,例如世界銀行以及後來的WTO。」

——Raj Patel
:《糧食戰爭》,p.133-134


「聯合果品公司最惡名昭彰的行為就是它利用跟杜魯門與艾森豪政府的關係,指稱瓜地馬拉民選總統阿本茲是共產主義支持者。美國中央情報局於一九五四年受美國總統指示,策劃了一個名為『成功』的行動,造成瓜地馬拉的內部衝突,共奪走二十萬人的生命,歷時超過四十年。」

——Raj Patel
:《糧食戰爭》,p.139

「在一九九三年,美國與加拿大政府都宣布國民在日常飲食中應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取。這項建議雖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營養專家提出,但是美加兩國政府正式採用建議的背後意義不是科學的勝利,而是蔬菜油產業戰勝了肉品與乳品業。我們可以從政治捐獻當中看出目前誰佔上風。」

——Raj Patel
:《糧食戰爭》,p.149

「分別以古巴與美國的模式來探討『國家利益』,可以讓我們對其中的意義有不同的感受。在美國的模式下,無論我們生活在哪裡,食物體系中的決策都在政府與私營領域企業的操作下一再被推翻。然而,這不表示在資本主義之下不會有所謂的核心計畫,相反的,是有太多的核心計畫。在錯誤的『農業條款』領導之下,美國州政府的資金流向說明了一切。在專為『核心』農民設計的法律之下,資金被重新分配,而且大部分都流到有錢人的手裡。正如安德亞斯所說,私營領域不僅深諳箇中道理,也獲取了旁大的利益。因此,在這種強權體系中,跟國家利益有關的決策不是被隱匿在政治分贓的手段下,就是在身著白袍之科學加的背書下被偽裝成科學事實來矇混過關。」

——Raj Patel
:《糧食戰爭》,p.212

1 comment:

Unknown said...

不好意思!這文章不是我寫得!是轉載自tammy,
內容簡介轉載自原作者!

andy po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