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4, 2009

唯有整合者,才能成為解答者 _大前研一

問:你如何形容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答:日文稱呼老師為先生,意思是你比我早出生,但你就知道得比我多嗎?現在,二十一世紀,我的兒子在網路、電腦的使用上比我更厲害,因此我雖然是某方面的老師,但在電腦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師。

像我在史丹福〈standford〉大學_,班上十個學生之中,就有七個是網路商務方面的業者,這個部分,我就把他們當諮詢對象。這個景象和以前是大不相同的。現在時代變遷快速,甚至很多人看到了新世代的商機,不及等待學校畢業,就跳進行業裡掌握商機,他們都很成功。這是很多老年人需要知道的。

像現在有個詞彙叫做你Google了沒?這個意思是指有沒有先在網路上研讀或找過資料?這個在一九九八年時,還沒有人知道這叫做什麼。但現在這已經是大家認同的一種說法。


問:可以先舉個新經濟的成功實例嗎?


答:我以前雇用一個女性員工南場智子,她在大學時代時為我工作,我就教她要善用這一套邏輯思考的方式。她就是典型例子。她看到網路上拍賣很熱門,就自己觀察、推敲出利用手機連線拍賣的商機。

她 的公司DeNA今年二月份在日本興櫃市場〈Mother's〉掛牌上市,市值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十億日圓市值就這樣子出現,這就是二十 一世紀新經濟風貌的特色,只要你能洞悉商機。〈編按:該公司一九九九年三月成立,員工一百二十五人,資本額十八億日幣。屬日本網路內容服務業。〉


好奇心 學會如何思考的鑰匙


問:洞悉,就是你在書中提到的思考邏輯力?這是容易學的嗎?

答:這很容易。我在書中做的一件事,就是叫人暫停片刻,回應我在書中提出的問題,而不是純粹的讀。這是讀者在閱讀之外,可以自行在家不斷自我練習的部分。而且據我了解,這也是這本書在日本熱賣的重要原因之一。


問:你提到這套邏輯思考是你能勝出的主因,相信人們會願意傾其所有來換取你這項核心能耐。若這套方式是易學的,那每個人都能夠學會嗎?

答: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有很多學生,我也教導他們這種問題解決的方式,他們其中許多人在學成離開後,都自行創業。

我在日本成立的學校,有四千個學員已經畢業,並有六百間公司隨之成立。部分公司甚至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這套方式幫助他們思考得更深入,更能了解產業、商業的本質,以及人類的本質。

所以重點不是你願意花多少錢去獲取這樣的能力,而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這個單一事件〈深思〉上。你發展自己的思考邏輯模式有多深入?因此,我的角色是擔任催化劑〈catalyst〉,最後得看學生的資質而定,看他能從中吸收多少?


問:吸收多少跟聰明才智有沒有關係?

答:聰明……我想是跟態度有關。你是否願意學習?你是不是有好奇心?是不是有敏銳而細膩的心智?別人說的話,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全盤接受?你是否會暫停一分鐘,去思考為什麼?

例 如說,為什麼人們要用手機?為什麼要用手機上附的數位相機照相,而不使用真正的數位相機?你該如何去看穿這樣的現象,找出背後的動力?例如,我叫學生去做 的其中一件事是,不僅觀察社會的現象,還得找出這個現象背後的趨動力,倒底有沒有基本面的支撐。利用這個來評斷未來這個趨勢是不是會持續或改變。

因此由了解這個現象的訓練來看你有沒有收穫?能不能看穿膚淺的表象,去真正掌握這個現象。所以,我想重要的是,這種對生活的基本態度。


學校 最糟的學習機構


問:這個基本態度在現今生活不彰的原因?

答:學校是最糟的學習機構!因為傳統上,日本的學校或類似的其他地方,都傾向於教育他們自己知道的東西,或者是當局要他們傳授的制式、標準化的內容。這是很糟的,因為人們要學的,是個自行發展的模式和能力。

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就很可能對於當局幫他準備的,這種一體適用的制式內容或分類方式,根本就無法吸收,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

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程序應該就像學習音樂、學習運動般。

一 個學小提琴的學生,可以在上專門學校後,再自行找名師指點,而成為天才型小提琴家;而一個有三、四年上網網齡的學生呢,可以因為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斷在網路 上找到不同的資訊並成就某些事。但同時,也會有些人在網路上不斷瀏覽不同的色情網站,浪費生命。其實小孩子各自有一套不同的學習方式。

我很反對現行僵化的學習方式,還在沿用上一個世紀流傳下來的僵化課程、僵化制度、僵化機構來教導學生。卻全然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可能已經像南極、北極般的不同了。


問:我要如何知道自己的邏輯有沒有推出對的答案?

渴求對的答案 其實是一種病態

答:依據個人,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隨著地點、世代、國家會有變化。如果你找到的那個答案適合你的需求,也符合執行能力,那就沒有所謂的「一個難關、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種事。

太 多人問我「這是不是對的解決方式?」我根本不在乎〈I couldn't care less!〉你只能在完全執行後才知道,但當你不斷練習後,對的機率就會較高。就像台海兩岸的狀態,沒有人知道兩岸間絕對最好的關係該是什麼,對吧?同樣 的,生意上也是如此,什麼是最佳的公司與客戶關係?這還得看你公司的能力如何,得到的答案也很不一樣。

所以我認為,你可以有個人意見,我再次重複,你可以用個人意見說「這是個對的解決方式」,但沒有人能說「這是對的答案」。

所以,這很奇怪,當人們被傳統的學者、老師圍繞的時候,總是要知道對的答案,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疾病。


問:這是一個怎樣的邏輯思考?背後有沒有一個核心的要素?


答:如果你能在繪畫、音樂方面擁有洞悉力,就像你能去了解、去洞悉現代經濟的變化,包括了解管理理論一樣,它都跟學習藝術很像,重點在於你有洞悉力。

因 為你感受到了管理,因為你感受到了錢,因為你感受到了客戶,你知道他們的基本需求,他們要的是什麼。你得額外擴張你的感應器,來完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 了解競爭的面向等等。所以我說,二十一世紀,感受比知識更重要。〈sen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知識在二十一世紀變得很廉價。當我們花這麼多的時間去了解、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其實全日本八歲到十八歲學生去上課學的這一套制式內容,都可以濃縮在一片五塊錢的光碟片。

更何況現在網路搜尋引擎這麼發達?

所以真正的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才是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教你去如何解決問題。我並不是教你找到答案,而是教你如何逐步找出解決的方式。我不要給你答案。


演練千遍,思考會融入你的基因


問:那麼,如何評估成效?

答:你是唯一可以產生解答的人。這個答案,可能是好的,如果你同時也具備好的執行力時。呃,因此,我的目的並不是給你」一組套裝的解決方案」,而是建議你去深度思考,去養成習慣。

到你自行演練了一千次,也許兩千次後,它甚至會成為你的基因的一部分,你就會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習慣,去對自己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你不會總是對,但我不會去預期說這是對的或錯的,因為你不會知道。也許一千次之中,只會對個兩次或三次,這也沒什麼。

就 像你演奏音樂時,你不會覺得自己那是」對的」音樂,不是這樣子的,而是對特定人、特定對象和場合所做出你的詮釋。就是這種詮釋。我甚至不擔心這是不是對 的,但那是當下我能做出的最佳方式,以我對環境的詮釋和感受,在TPO〈時間、地方、場合〉三個要素下,所達到的最佳結果。


問:看不見的新經濟,書中你提出了一個觀察網路世代的大前預言。但對未來,能否請你為我們歸納出未來的三個預言?

大前研一 網路世代三大預言

答:我的大前預言是說,未來大家都會變得很像,至少八億人口的行為會很像。因為他們每天上網接收相似的資訊,他們解決問題方式相近,因此未來,文化傳承不會是各國、各民族垂直的傳承,而是跨國的水平式文化。這是第一個觀察到的。

第二個是國際性成功。未來,一個境內、區域性的成功,像是小鎮洗衣店,已經不算成功了,而且這在未來五到十年會持續發生。現在這批隨網路成長的族群,在工作上賺錢後會有更高的消費和購買力,而他們水平式在網路上購買的行為,將讓企業更難避免跨國競爭力。

第三個是政府的力量將式微。企業越加全球化後,個別政府的限制與國力將被限制。


問:第二和第三項預言,可否舉個實例?

答:像美國內衣品牌維多莉亞的秘密,就透過郵寄大量賣向日本市場,創造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的商機,而這個品牌根本不用在日本設點或生產。

而以日本郵局為例。日本當局限制所有的企業得用當地郵局服務,傳送廣告或印刷品,但相較於日本當地八十圓的郵寄成本,香港、新加坡有很多公司只需要十二日圓,就可以在海外替客戶郵寄大量的廣告傳單,成本遠低於使用日本境內的郵局。

雖然日本明令禁止,但很多企業還是會鑽這個法令漏洞來做「套利」。政府不高興,但也沒辦法。我覺得,政府就是無法去改變這個全球化、經濟市場的力量。


問:出這本書後,你是否預期或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是針對二十到四十歲的人,去訓練他們形成深思的習慣,去感受周遭的環境。

未來,〈網路發達〉各地的人們都講一樣的話,就像雙胞胎一樣,但許多現象還是隱形的,你得花些時間去辨識它。我希望幫助別人了解未來的形態。我不是老師,而是攝影師。我正努力拍出來我觀察到的風貌和變化。

商業周刊人物專訪 : 大前研一

No comments:

andy pong design